Archive for the ‘雄伯手記9802’ Category

雄伯手記981212

December 14, 2009

雄伯手記981212

讀書會的C送我一張蔡明亮導演的新片「臉」的門票。星期六下午放映完後,蔡導演還在現場跟觀眾互動。

針對影片內容過多的象徵隱喻,使許多人看不懂在表達些什麼的問題,蔡導演引用淨空法師的禪話:「不懂沒關係。今天不懂,明天就會懂,明天不懂,你終究有一天會懂。

影片以拍攝法國羅浮宮的達文西名畫「莎樂美」的故事為主軸,隱喻電影意象作為觀眾跟生命真實之間的媒介,卻遭遇導演的母喪,轉而拍攝母子告別的實際場景跟子女的心理調適,湧入大量跟死亡陰影有關的潛意識欲望及夢的象徵。

羅浮宮是堂皇的藝術殿堂,但蔡導演卻讓演員走入暗黑的地下水溝道,拍攝莎樂美詠唱對於先知約翰裸露肉身的渴望與愛慕,象徵著藝術之美對於真誠生命的嚮往。最後演員皮耶、李奧從「莎樂美吻先知約翰的斷頭」畫像下的地道爬出來,象徵著人生陰暗面的昂揚生命力,只能透過藝術作品的轉化及昇華,始能被語言符號的理性社會所接納。

星期一早上在G校有一場蔡導演跟高中學生的座談會,我原只打算去當個觀眾,卻不料主持人C指定我提問題,只好臨時發揮:「導演剛才說,觀眾需要藝術,只說對了一半。更準確地說,是觀眾更需要藝術背後的人生真理。問題是需要到什麼程度?影片中,希律王要求莎樂美跳舞,撫慰沮喪的心情,願意給她再多的金銀珠寶,甚至是王國的一半。但是莎樂美跳完後要求的卻是先知約翰的頭顱,作為渴望人生真理的象徵。影片中你讓李康生導演躺在盒子裡扮演被砍頭的先知約翰,但是在現實人生裡,你蔡明亮導演扮演的卻是更像莎樂美的角色,能否請你就這一點說明?」

自己覺得說得語無倫次,還好蔡明亮不愧是國際級的導演,一開口回答就接上了頭:「在現實人生裡,我們每個人都是莎樂美!」

雄伯手記981208

December 9, 2009

雄伯手記981208

人不僅是終究有一天會死的動物,而且是這一天隨時都會來臨。明白這一點,人理應是豁達而開朗,但環目四顧,執著戀棧的人仍然居多。產生如此重大的誤識memessaince,或幻見fantasy的,不知是人的自戀或是人的無知?

人一方面是自己有欲望需要去滿足及被滿足,另一方面,也需要去滿足別人同樣的欲望的動物。這麼一串長的修飾語或倫理學要弄得明白都不容易,遑論去實踐?可以說,大部份人都是在迷迷糊糊中,還沒弄清是怎麼一回事就嗚呼哀哉了。

耶穌背著笨重十字架遊街,然後被釘在上面的鏡頭,給人的感受理應是悲慘的,但是文藝時期的聖殤圖,卻將耶穌的神情畫得那麼怡然安祥。大部份人都渴望省略人生過程的悲慘,而獲得臨終時的怡然安祥,只好一廂情願地半信半疑。

真誠的人理應勇於面對自己的誤識或幻見!

雄伯手記981106

November 16, 2009

雄伯手記981106

幾個星期來在家深居簡出,上網沖浪下載一些免費電影及檔案資料觀看及閱讀。由於令人著迷的東西多到享受不盡,讓我玩得不亦樂乎。渾然忘了我應該寫作,應該翻譯,應該有所貢獻或成就。

今天中午過後,發現秋日的陽光依然明媚,決定牽出腳踏車沿著海濱腳踏車道前進。騎到港口過後的幽深海邊,發現有三個人頭在藍天碧海的波浪中載浮載沉。我佇立觀望良久,心想:問沖浪有何目的、意義或價值是件很無聊的問題。他們玩得高興,玩到不想上來,難道還不夠說明一切嗎?

我的餘生為什麼不能就像他們那樣:玩就是玩嘛!誰說人生非要有什麼意義或價值,將來才死得瞑目?

雄伯手記981101

November 4, 2009

雄伯手記981101
日夜是循環,春夏秋冬的季節周而復始,宇宙會有生死的輪迴流轉,似乎也是必然的道理。只是人的意識跟我執自戀,卻常常欲罷不能,美好的東西希望永遠一直持續下去。怎麼可能呢?

興奮要懂得結束,清醒要懂得睡眠,擁有要懂得割捨,最難做到的是生命要懂得死亡。

雄伯手記981021

October 24, 2009

雄伯手記981020

組裝的電腦又被病毒入侵,explorer及word接續失陷,心想與其設法修復,不如系統再重灌。起初一切順暢,直到發現掃瞄器的程式一直安裝不上,開頭以為是軟體的關係,幾經折騰,才猛然醒悟到是掃瞄器的原有usb接頭出了狀況。

從匪夷所思的夢境中醒來,體悟到自己生命最深層的內在性,已經被理性語言的病毒侵入。修復或是重灌,覺醒後的理性語言本身茫然無助。真理或許如哲學家龐蒂所言:預設正義,但未必預設自然解決的方法。

W自台北回來,興高采烈地說:「新遠東開幕了,我們要去逛逛!」我無可奈何地回答:「請便!只是我現在已決定要深居簡出,過簡樸的生活。十幾年的老爺車已經停擺,就讓它報廢!我不想將僅剩的退休歲月,再消耗在去賺購買新車的錢!」

人生有很多的倫理責任要去承擔,但首要條件是自己要過得下去。若自身難保,就什麼都不要去想!

雄伯手記981015

October 14, 2009

雄伯手記981015

「各位,我最近有個心境的轉換,想要跟大家分享。」

緊跟著Lin的導讀之後,白髮皚皚的L,突然站起來,滿臉喜悅地說:「剛才讀到有位電視製作人在禪七時所說,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美好互動,是很動人的畫面,這是在他自己的職場裡,是不可能遇到的。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我從小成長,歷經艱辛的環境,由於自己個性的倔強,我在中學、大學、甚至是職場,對於曾經羞辱詆毀過我的人,常會充滿憎恨之心。直到退休以後,讀讀書,聽聽佛理,我競爭處世的姿態,才學習變得柔軟。有一天,我靜坐沉思,突然豁然開悟起來。別人羞辱我,詆毀我,是他們自己的心裡有病嘛!我為什麼要跟他們去計較呢?現在我雖然還沒有能夠熱烈地擁抱他們,但至少我能以原諒喜悅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剛講完坐下,還沒來得及換一口氣來,L 又興奮地站起來補充說:有一次在某個社交場合,有人對我說:「雖然你頭髮全白,但是你臉上煥發的神采卻很年輕和純真。」我回答他說:「That is right. 我一向是很純真的。我頭上的白髮,是同事及職場帶給我的。我的內心始終是年輕。I am always young in my heart!」

興奮地坐下,然後又立即地站起來:「我們這個讀書會,讓我像是回娘家一般地自由自在,沒有競爭的傾軋,我這一番心聲才說得出來!」

雄伯手記981015

October 14, 2009

雄伯手記981011

「我每天上班八小時,時間就已經賣給別人。回到家裡,我不想再把時間耗在別人身上。」旅居美國二十幾年,回來探親的Lo 幽怨地說:「可是跟人相處總免不了要有互相遷讓的時候。」

「工作跟同居夥伴,必要時你願意捨棄哪一個?」我試探地問。

「假如沒有工作,我的餘生的經濟勢必完全仰賴他。可是一方面他已經退休,收入沒有以前多。另一方面,我們倆的相處名份並不很固定,隨時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分手。那我日後的生活要怎麼過?」

「換句話說,你連選擇的自由都沒有!」

她茫然地看著我,不知是否是要爭辯,她事實上已經做了環境及理性所允許的最佳選擇,或是不理解我所謂的選擇的自由,真正的意涵是什麼。

早上因沉溺於匪夷所思的夢境而晏起,下樓時首先進入我眼簾的是放置在電腦桌上的「塞尚的疑惑」,那是數週前讀書會閱讀龐蒂的材料。

Psychoanalysis does not make freedom impossible; it teaches us to think of this freedom concretely, as a creative revival of ourselves, always, in retrospect, faithful to ourselves.

(精神分析並沒有使自由成為不可能,它教導我們要具體地看待這個自由,當著是我們自我的創造性復活,追憶中總是忠實於我們自我的自由。)

Yet it was in the world that he had to realize his freedom, with colors upon a canvas. It was from the approval of others that he had to await the proof of his worth. That is why he questioned the picture emerging beneath his hand, why he hung on the glances other people directed toward his canvas. That is why he never finished working. We never get away from our life. We never see ideas or freedom face to face.

(可是就在這個世界中,他必須實現他的自由,將顏色塗抹在畫布上。別人同意,他必須等待他價質的證明。那就是為什麼他質疑出現在他筆下的畫面,為什麼他留駐別人凝視他畫布的眼光。那就是為什麼他從來沒有完成工作。我們從來沒有逃離我們的生活。我們從來沒有面對面地看待意念或自由。)

再聯想到上星期翻譯龐蒂「感覺現象學」的「論自由」,一直迷惑的句子: Unless there are cycles of behavior, open situations requiring a certain completion and capable of constituting a background to either a confirmatory or transformatory decision, we never experience freedom.(除非有反復出現的行為,及開放的情境要求某種的完成,並且能夠形為可以驗證或轉移的背景,我們永遠不會經驗到自由。)

茫然間我若有所悟:我們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環境替我們制約的「語言的囚房」,何嘗有過選擇的自由?「煩惱即菩提」說起來容易,在實際的生活,光是意識的糾纏跟折磨,就夠你失眠輾轉好幾夜。能否面對面看待自由,需要何去何從的行為來替自己做驗證。

雄伯手記981008

October 9, 2009

雄伯手記981003

人生有許多對人的承諾未能履行的遺憾。回想起來,卻也是充滿了無可奈何。有時是自己正心有旁鶩,手忙腳亂,自顧不暇。有時自己正彌漫疏離低潮的情緒,生命力微弱。

交際應酬要維持語言始終不出狀況,還真不容易。結果是年紀越大,越是顯得謹慎,深沉而寡言,這使得人際的溝通場面越顯得尷尬。

去國四十幾年首次歸來探望諸同學的Y,理應是宴席主客,卻是語言甚少,大家都是在事業上有過成就的人,卻是除了幾句客套話,沒什麼心聲或情意可說。

免費下載希區考克的「迷魂記」Virtigo 。除了原有的懸疑氣氛外,對於導演若隱若現的臨終心境,我若有所悟:有懼高症的警探,為了探明他受託跟縱對象離奇的墜樓身亡的真相,最後終於克服對於高度令他暈眩的恐懼。推而廣之,人對死亡後的幽冥世界的恐懼,能夠被求真理實相的熱切渴望所克服嗎?

雄伯手記980924

September 26, 2009

雄伯手記980923

人生無常,電腦也無常。凌晨起來,打開手提式電腦,趁網路暢通時刻,下載一些免費電影檔案。不料,天亮時再過來看,螢幕一片漆黑,重新開機,影像呈條紋狀,模糊不清,只好送店家檢測,被判定是顯示卡故障,更糟糕的是,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卡,跟主機板連成一體,送回原廠都不見得有零件換,能換也是很貴。

筆記型電腦壽終正寢,我尚有一台組裝式電腦可備用,一時不急。但是人呢?當人好端端的肉身,有朝一日醫療罔效,一命歸天,那可是一了百了,沒啥備用啦!

那你要怎麼辦?

你還能怎麼辦?除了堅守傳統倫理的信仰:子女的傳宗接代,就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或是看看你的宗教信仰怎麼解釋天堂或淨土。能認命看開,坦然接受最好。人總是會有臨終撒手的一天,外加臨終前的病痛跟煎熬。

讀書寫作是成就表現,還是興趣好奇,心境不同。前者急躁功利,後者享受閒散。餘生的旅程若能摒除從小被制約的積習,放開心情,無時不自在,無處不自得。

雄伯手記980922

September 24, 2009

雄伯手記980922

參加退休人員讀書會,講著講著,不知不覺地投入專注起來,回神過來的時候,懊惱地醒悟到自己佔用了別人的時間。

「入流、亡所」意思是入所修法門之流,而亡失了法門與自我中心,而進入能所雙亡的解脫境。為什麼?」

「亡讀無!」一位國文老師糾正。

我先引金剛經須菩提對世尊回答的「名曰入流,其實無所入。不入音、聲、香、色、觸、法,是名須陀洹」,來銓釋入流與亡所之間的名實及前後關係。再以楞嚴經的世尊回答「清淨世界為何生出山河大地?」所說的「因明立所,所既妄立,人亦生妄能。」來說明人有能力辨別美醜、高低、好惡、是非、讚美或批評的價值差別相,而產生勢利眼或歧視的差別心。修行之道理應從減少僵化的及沒有必要的差別心做起。例如,同樣都是你的子女、學生、或朋友,不要因為他們的美醜,成績的優劣、禮金的多寡,而產生不同的歧視態度。最後再引用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來說明五蘊就是能,一切苦厄就是所。百分之百做到就是能所雙亡

「諦聽潮音,一是主觀的聽,一是客觀的被聽,直到耳根清圓通,功德成就時,已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自性聽自性。自性是空性,空性即佛性,此時就是開悟了。這是觀音菩薩自我修證的境界」。

聖嚴法師的這個說明已經夠淺白,我卻還想發揮:「人與人間的聽與被聽,都難免都帶有主觀性,相互之間自以為的了解跟被了解,其實都帶有幾分自戀的幻想及幻覺,常常經不起客觀的事實驗證。諦聽潮音,是人跟自然宇宙的溝通,人主觀的心念或自戀在自然宇宙客觀而漠然地觀照下,會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山河大地,人事興亡都是自古有之的因緣起滅的空性,個人的生死、得失及愛瞋心念,何嘗不也可以視為緣起緣滅的空性而坦然釋懷?」

「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人,有求於觀音菩薩,菩薩就去度脫。沒有好惡之分,也沒有善惡之別,即使有惡徒早上殺了人,到了下午懺悔,祈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會度他。無一眾生不度,如此平等的滋悲,就是大悲心。」

我原是用無量壽經的「若不度盡眾生,誓不成正覺」的淨土度脫觀念,跟觀世音普門品的苦難救度的觀念有所區別。再引申到陀羅尼經的「唯除不善、不至誠」跟無量壽經的「唯除五逆,毀謗正法」,來說明惡人也要救的大悲心觀念。

但是現在追述到此,心頭猛然掠過一個不祥的警示:我是在談論一個我自己並未親身修證,也並不真正深信的法門。我賣弄知識般地談論得越多,知天機者不祥的反諷陰影越是明顯。

我應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