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雄伯舊記92’ Category

雄伯舊記9241

February 11, 2008

D0826

黃仲則詩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適,一星如月看多時。

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

 

侄女J的告別式在簡單莊嚴中結束,由於長輩不為晚輩送行的習俗,只以鮮花一支聊表心意。

 

S一家四口亦特別請假,開車從基隆遠道回來。即使現在已非農村社會,堂表兄弟姊妹之間的情誼不若以往那麼熱絡,有些彼此甚至沒見過幾次面,但掛著傳統倫理的名份,大家還是設法培養溫馨的氣氛。

 

告別式分別由葬儀社及寺廟師父包辦,畢竟這已經是專業盛行的時代。典禮過程中的各種跪拜、致意、封棺、捧香火,若非他們指點,即使是長輩,也未必能弄得清楚要怎樣行禮如儀。

 

專業當然有他們一套別人弄不來的本事,司儀口中的那一大套既溫馨又面面俱到的恭維之詞,可不是一般泛泛之輩所能習得而來,遑論師父引經據典的人生無常的佛理,既押韻又典雅,若沒有長期浸淫其中,哪能濟事?

 

告別式後的謝宴,更是男女雙方家族人脈的較勁。是哪家的人,名份跟實力有時不一定相符。端賴你在乎不在乎。

  

雄伯舊記9240

February 11, 2008

D0824

自私和貪鄙是令人厭惡的,但是除了自己覺悟外,似乎也沒有什麼藥方來治。

 

當你在熱鬧市集逛街,你知道這些琳瑯滿目的櫥窗陳設,是為了滿足你各種的需求,有的甚至主動招徠。服務看似熱情溫馨,但是你心理有數,先決條件是你要付得出她們所要求的金錢價碼,所以她們與你之間,其實是無情的。

 

人際關係若這樣抽絲剝繭地分析下去,也許會使你更看清真理實相,但也會更煞風景地使你失去自戀的幻覺。

 

慈濟的證嚴法師被控告「一攤血」的毀謗案件,被判敗訴,賠償一百萬元。「好人與好人之間的事應該和解」,法官語重心長地說。真不知「靜思語」裡面展現的智慧光芒跟悲憫情懷到哪裡去了?

 

驅車載W前往基隆,才過北埔,喉嚨即因為過敏,支氣管吸入冷氣而咳嗽不已。在樹陰下休息一陣子後,猶沒有康復的跡象。心裡自忖此去前途多舛,與其逞強前進在半途上進退維谷,不如先折道回家休息。W所懊惱的是,她必須再買北迴鐵路的火車票,前去台北聽經聞法。

 

聽經聞法也罷,輝煌的功德事業也罷,若在生老病死與日常生活的反應上,跟凡夫沒有什麼兩樣,只能視之為一種語言符號的「戲論」。

 

雄伯舊記9238

February 11, 2008

D0820

自我魅影常是張牙舞爪,不容人置喙,否則就是挫其銳氣,而陷入自卑沮喪當中,不知如何去鼓勵它。

 

汽車常跑遠路,汽油揮發順暢,會愈跑愈勇。反之,若在市區內遇到紅綠燈或塞車時刻,走走停停,汽油無法完全揮發,渣滓及氮氣餘留引擎內,反而狀況叢生。人跟汽車一樣,本來就是為跑遠路,為遠大目標而設計,而活的。但迫於現實謀生的經濟環境,不得不在小圈子勾心鬥角,為一些微小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結果不是傷人就是被傷,生理跟心理的性能也因為不斷壓抑內化,而累積苦悶,即使沒有因此而早夭,至少也是活得不快樂。

 

汽車最近狀況頻仍,雖然明知只是接觸不良,在電腦引擎上敲敲打打幾下,可以起死回生。但不同於家中電腦,她的熄火狀況是發生在馬路中央,萬一發生車禍,過失責任會在自己。只好再貴的電腦零件價碼都得跟換了。

 

我年過五十才買汽車,結婚卻很早,但兩者都成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unbearable weight of being。不僅獲得的初期需要花大筆金錢,日後的保養維護,才更是勞心勞力。想一想,寫「湖濱散記」的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能夠誇誇而談隱居田園之樂,先決條件是擁有孤家寡人的免於經濟負擔,才能將生活需求減低到最簡陋的程度。

  

雄伯舊記9237

February 11, 2008

D0816

愚昧真是人難於救藥的根性,因為跟隨這的根性而來的常是「誰能拯救我愚昧的,我願將財富,甚至生命交付給他」。試想一想,這個思維方式不就是為人或為神所愚的根源?問題是有幾人能逃脫這種我執的愚昧?

 

面對生老病死的無常世界,即使是販夫走卒,也需要一些似是而非的哲學或宗教,來穩定自己的軍心。就算是自己欠缺博大精深的思維能力,拾人牙慧的複誦幾句經典,也似乎不無小補。

 

被遞補為縣教師會理事後,才發覺自己其實沒有什麼長才可以貢獻,只好在研習會中自告奮勇當個記錄。一天六小時振筆疾書下來,光是大綱撮要就已經十幾大張。回家以後還要在期限deadlinekey in在電腦上。從中午一點多起端坐電腦桌前,到七點才一氣呵成,竟然也要五個多小時,看來這是年輕人幹的活兒。

 

說人的身體是化學元素的機械組合似乎並不為過,打針吃藥,吸煙喝酒,都會影響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與否。兩極無限上綱,自然會演變戒菸戒酒,或練丹打坐的求永生之道。

 

抽水馬達終於重新安裝好了,拖拖拉拉了將近一個月,固然是我因循苟且的習性使然。在另一方面來說,以地下水權宜使用的不便過程當中,大家才能體會惜福看似家常的的簡便之物。

 

我們常將四周的人和物的存在視為當然,而忽略了得來不易的珍惜。家人的因緣匯聚固不必贅言,房屋、電腦,汽車,哪一樣不是費盡心思選擇,並花金錢換取而來?然而物跟人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的時刻,不要老是掛念人家怎樣服侍你,讓你方便,你也得時時考慮,要怎樣挪出一點時間、精力和金錢,來讓人與物方便。

 

在慈濟醫院看到他們醫生的學術研究發表展示,深深體會到,教學跟醫學一樣,永遠沒有究竟徹底的一天。而必須日日新,茍日新地研究探討,開拓新的視野和方法。人的自戀都有不願當白老鼠的心態,但從教學或醫學的觀點來看,觀察和實驗是免不了的過程。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方法,只能在驗證中不斷求進步。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

 

在風濕過敏科,看到主治醫生一邊聽病人陳述病情症狀,一邊將內容立即翻成英文鍵入key in電腦資料庫裡。動作之敏捷,思維之精密快速,令身為英文教師的我心儀良久。看來自己也得磨練這套功夫才行。

雄伯舊記9236

February 11, 2008

D0815

翻翻書架,摸到一本明朝「李贄」的「初潭集」,裡面還是有些好東西引起共鳴,容我抄錄一點罷。

 

嚴遵賣卜於成都市,日得百錢自給,則閉肆下簾。富人羅沖為具車馬衣糧,君平曰:「吾非不足也,子奈何以不足而有餘?」沖曰:「吾有萬金,子無儋石,何云有餘?」君平曰:「不然。吾宿子家,人定而役未息,晝夜汲汲,未嘗有足。今我以卜為業,不下床而錢自至,猶餘數百,不知所用。此非我有餘而子不足乎?」君平嘗嘆曰:「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

 

向子平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不知死何如生耳?」嫁娶畢,敕斷家事,云:「當如我已死。」與同好秦子夏俱遊五嶽名山,不知所終。

 

這很像希臘哲學家「戴奧肩尼士」Diogenes的恬淡自足placid and self-contained,面對「亞歷山大大帝」問他有何需要幫助的從容架式:「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年紀尚未三十的未婚姪女,今天竟以不治之症撒手,想到五年前,么弟以淋巴腺癌症先行,使我不禁懷疑到,他先前在桃園RCA電視映像管工廠工作所染上的致癌物質,有可能滲透到遺傳的基因細胞裡。

 

長輩不為晚輩的先行上香,但可以合掌撒花。反之,殮棺之際也不撒米粒,因為年輕未婚,顯然無子嗣需要庇蔭。傳統習俗雖然是一些象徵符號的語言,仔細觀察,仍然有其脈落道理可循。

  

雄伯手記9235

February 11, 2008

D0813

我對生活常充滿了得過且過的將就心態,一方面是要徹底改善不僅要花錢勞心,而且也還不見得能真正徹底。例如身體健康,不管你如何細心照顧,防患於未然,終有一天你還是會回天乏術。汽車、電腦、日光燈。自來水等更不用說,接觸不良,有時敲敲打打,拉拉拔拔,居然就起死回生,暫且堪用。若真要徹底解決,乾脆就全部換新的,問題是就算新的東西,用久了,還是會有狀況。

 

一頭新捲燙的雅麗秀髮,幾許淡妝輕抹,再加飄逸的洋裝,H平添難得一見的嫵媚。女為悅己者容乎?

 

Don’t care 別人的污名化,才是真正的勇者!」她充滿自信地說,「不在乎外在的虛名、浮名,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經過二十幾年來參與各種關懷社會的活動,我發現自己心智愈發成熟圓融,敢於為自己理想和信仰發聲,而不是隱忍茍活。」

 

這使我瞬間想起英國作家「福勒斯」John Fowles的「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背景是十九世紀英國保守的小鎮,為考驗是否自己有足夠勇氣和能耐活在俗眾指點批評的氛圍下,「莎拉」Sarah為自己虛構為人始亂終棄的傳聞。隨後展現清純童貞的真實面貌,不是要追求在人間已經是「廢墟化」的

浪漫愛情神話,而是啟迪真正自我,只有在喪失一切倫理和經濟背景的依憑之後,才有存活的空間。

 

這當然是一項似是而非的悖論:每一種解放,都是將人倫的世界及人倫關係,歸還給人的本身。Every emancipation is a restoration of the human world and of human relationships to man himself. 換言之,社會的文明教化,使人疏離自我的本源,用於保護自我存活的各種社會資源,反而成為自我「異化」alienation 的制約工具。返真歸樸,真是談何容易哉!

 

雄伯舊記9234

February 11, 2008

D0811

從網路下載到英國作家「狄更生」Charles Dickens 的「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第一章的開場白是相當膾炙人口的,容我見獵心喜,再試譯一下。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這是最好的歲月,也是最壞的歲月;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未來擁有一切,也可說一無所有。我們直接朝天堂前進,又像是逆其道而行。總之,這個時期並不以現況的時期為滿足,以致各家學說理想百花怒放,眾鳥爭鳴,不論對錯善惡,都是當仁不讓,捨我其隨。

 

小說的背景是法國大革命的動亂時期,一位落魄失意的律師跟一位法國貴族容貌酷似,宛如雙胞,同時愛上雍容華貴,善體人意的伊人。前者自知無緣匹配,也非人家對手,只有祝福再加上許諾:若有效勞之處,自當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機會果然來臨,貴族回到法國處理家事,為革命份子所拘,判上斷頭台死刑。律師偕同伊人前往牢獄探望,以容貌酷似方式掉換,心甘情願代替本應是眼中釘的

情敵以身殉情。

 

浪漫的時代才可能有如此浪漫不合常理的情操。把「愛是犧牲、愛是奉獻」的愛情神話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只有那樣的浪漫時代,有那樣高貴的女人值得這樣被

愛,才有男人願意這樣愛。

 

跟後現代已經出到第三集,廣受全球歡迎的「慾望城市」Sex and City比較起來,你當可發現,性貞操解放後的男女關係,夜夜性高潮的盲目追求,其實不是朝向人間幸福的天堂,而是驅使男女走向厭倦乏味的地獄。試想想看,難道不是因為感情的昇華,才使性的「靈肉交融」愈加可貴?才使男女的共處在感官遞減效應之後還能綿延不絕?

雄伯手記9233

February 11, 2008

D0810

人使用汽車、電腦、抽水馬達等機器固然方便,但是一但發生故障,或接觸不良,就足夠讓你花時間花金錢,折騰老半天,好像是你是為它而活,而不是它為你而活。延伸言之,作為同林鳥的夫妻,何嘗不是如此?權利與義務一但呈現單方面傾斜,只有依靠強烈的倫理信念支撐下去。

 

重讀英國作家「喬治、吉幸」George Gissing的「田園散記」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結尾一篇所表現對生命的恬淡圓融的心態,深獲我心,忍不住試譯下來。

 

So, once more, the year has come full circle. And how quickly; alas, how quickly! Can it be a whole twelvemonth since the last spring? Because I am so content with life, must life slip away, as though it grudged me my happiness? Time was when a year drew its slow length of toil and anxiety and every frustrate waiting.

時間週而復始地飛馳過去,十二個月份一輪替,又是一年春天。只因為我滿足於生命,生命反而瞬息消逝,吝惜給我任何快樂?反之,生活若是勞苦憂慮,挫折等待,時間就沉重難挨。

 

Further away, the year of childhood seemed endless. It is familiarity with life that make time speed quickly. When every day is a step in the unknown, as for children, the days are long with gather of experience; the week gone by is already far in retrospect of things learnt, and that to come, especially if it foretell some joy lingers in remoteness.

更搖遠的童年時代顯得更加永恆,那是因為對生命過於熟稔,使得時間快速過去。對小孩而言,每天都是走向未知,日子充滿了經驗的累積,每週過去回顧起來,像是學到些什麼。未來的日子則像是遲遲來臨,特別是有歡樂的預期時。

 

Past mid-life, one learns little and expects little. Today is like unto yesterday, and to that which shall be the morrow. Only torment of mind or body serves to delay the indistinguishable hours. Enjoy the day, and, behold, it shrinks to a moment.

一過中年,學習得少,期望也少。今天就像昨天,再來就是明天。只有心靈和肉體受到折磨時,才感受到時光相同難挨。享受今朝罷!轉眼間它就消失無蹤。

 

I could wish for many another year; yet, if I knew that not one more awaited me, I should not grumble. When I was ill at ease in the world, it would have been hard to die; had I lived to no purpose, that I could discover, the end would have seemed abrupt and meaningless.

我真希望能再多活幾年,可是萬一我獲知來日無多時,我也了無遺憾。假如我過得不痛快,倒會死得不甘不願,假如我生活茫無目標,我會覺得死得突兀而無意義。

 

Now, my life is rounded; it began with the natural irreflective happiness of childhood, it will close in the reasoned tranquility of the mature mind. How many a time, after long labor on some piece of writing, brought at length to its conclusion, have I laid down the pen with a sigh of thankfulness.

現在,我生命已經圓融:起自童年純樸無知的快樂,終於成熟心靈的安詳寧靜。多少次,在勞神草構一篇文章,終於大功告成,我放下筆,謝天謝地舒鬆一口氣。

 

The work was full of faults, but I had wrought sincerely, had done what time and circumstance and my own nature permitted. Even so may it be with me in my last hour. May I look back on life as a long task duly completed—a piece of biography; faulty enough, but good as I could make it—and, with no thought but one of the contentment, welcome the repose to follow when I have breathed the word “ finis.”

作品錯誤頻仍,但是我已經是誠懇從事,就時間、環境、和天性所准許盡力而為了。我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不妨作如是觀。願我回顧我的一生,有如適時完成一件漫長的工作,一篇自傳,錯誤連連,但是已經盡力而為,滿足安詳,輕呼一聲「結束」了。

 

雄伯舊記9231

February 11, 2008

D0807

W終於回來了,主中饋的具體表現就是發號司令。「你是男人,去將鐵門拉開。」「你是男人,去樓上將長塑膠水管拿下來!」你發現罷?女人的本事就是將簡單的事情化為複雜。拿水管到大門口接自來水到廚房,只為了讓她洗兩分鐘的米。

 

在「教改工程」「教師角色省思」「928活動訴求」等嚴肅議題下,仍然有風趣幽默的空間。主持人忘了介紹引言人,那是因為「男人都是這樣,總是忘了女人的存在。」泰然自若的回應是:「引言人將高中時代的週記保留至今,實在令人不寒而慄。希望能將我剛才犯的錯誤,幾分鐘內就忘記。」

 

教師應該是教改工程的改革者?還是被改革者?答案顯然因人而異。就像舊日體制中給人官僚形象的「局長」「校長」,現在談起教育理念居然又開明又積極。當過小學校長的B,提出的勁爆訴求是「廢除教科書」,因為教師面臨的對象是人,是生命,而不是物,要傳授的是學習的態度跟能力,而不完全是知識。來自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校長,推行英文教學,也是衝勁十足。遠道而來的局長,說的竟然是:老師現在需要的不是研習,而是休息。

 

學生代表生澀中卻充滿自信,居然也能引用「馬庫色」Marcuse的「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對現有高中教育仍然脫離不了升學主義的壓迫,提出尖銳的批判。「出生於1958年代的老師,跟1985年的高中生,儘管社會環境已經大幅變遷,權威體制已經解構,補習班式的升學主義並而二致!」

 

來自宜蘭的教師代表以足以自傲的口吻炫耀:教改課程他們從八十四年起就開始參予提出理念和實驗教學,教師會的運作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敢言而且侃侃而談地搶言是他們的一大特色。

  

雄伯舊記9230

February 11, 2008

D0806

明知人的自私會傷人,人還是免不了自私得可怕。

 

人一生就是人際關係對應互動的歷程,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朋友、同學、同事、以及社會上因緣際會的每個人。利用還是善待?支配還是順服?端看每個人的際遇和性格而定。幸福或不幸福,悲慘或不悲慘?不完全自己可以做主。One can’t analyze someone for whom the other doesn’t exist. 沒有另一人為之存在的人,要如何剖析呢?

 

人一生的意義和價值要如何界定呢?想起鍾,一位霸氣十足的剽悍人物,大學四年的學費是自己當家教撐過去的。一就業馬上就奉養父母,照顧妹妹。「父親從五十歲起就是我奉養!」他自豪地說。應該也有二十幾年罷?然而不幸的,他自己卻未能活到五十歲。過份透支體力和精力,日以繼夜地賺錢,終於把硬撐出來的豪華生命及早給耗損了。

 

值得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或者反過來問?不值得,你又待如何?就算命運可以重來,他可能還是選擇同樣的方式。何也?我們一生的所做所為,被我們從小所接受思想符號及嚴肅到被視為禁忌的倫理圖騰所制約。

 

因此,思考自己跟他人,以及自己跟自己的關係,便成了一個抉擇的重要前提。自虐還是虐人?吃人還是被吃?負擔還是使命?這些紛至沓來的狐疑會不斷地浮現在每個人的潛意識裡,像核能的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有時觸發起來,可以成為大量而廉價的發電功能,也可能成為人我俱毀滅,傳染甚速的SARS病菌。